新闻中心
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主持会议,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作工作报告
解冬副市长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粤港澳全运会的决战之年。做好2025年体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一是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上海体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细化举措,以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担当作为,以优良作风打好收官战。
市体育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市教卫纪检组负责人,各区分管领导,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等30余家市全民健身(足球改革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体育企业代表及部分协会负责人,本市体育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与会。会上,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徐汇区政府、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2024年是上海体育砥砺前行、勇担使命、奋发有为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各委办局大力支持下,全市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粤港澳全运会的决战之年。2025年上海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体育“四个重要”的创新实践,充分挖掘体育赛事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城市建设、助力文化传播中的多元价值功能,积极探索创新体育管理体制、发展形态、参与机制和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扩大体育产业规模,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全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起草《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6-2030年)》,启动临港水上运动中心(帆船帆板基地)、市体育宫、徐家汇体育公园轨交地下连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建好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7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00个、市民(职工)健身驿站58个、市动球场130片(其中羽毛球场100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0个,确保全民健身公共资源拓展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办好市民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城市业余联赛,组织参加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开展社区健康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和体育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加强市民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深入实施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运动处方研究,探索设立与科学健身相关的特色门诊,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做好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与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打好粤港澳全运会,强化备战办管理,高质量做好全运会预赛和参赛保障,组建上海市代表团,巩固全运会参赛成绩第一集团地位,力争前列。创新竞技人才引育模式,深入推进社会力量联办优秀运动队,深化训科医一体化试点,支持崇明训练基地制定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标准,加强体育科技专题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构建多元医疗保障模式,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裁判员管理。筑牢赛风赛纪和反工作防线,举办第四届“上海市反宣传月”活动,加强各运动队、青少年队伍反管理,确保上海运动员问题“零出现”,严明纪律规矩,强化赛风赛纪治理。
推进体教融合重点工作,以田径、游泳、三大球等项目为重点,创新开展“一条龙”布局学校研训活动,选派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素质教育优质课程进校园”。促进青少年体质提升。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做好暑期青少年社区体育配送,举办第七届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提升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区级青训中心建设,打造复合型示范团队,推广使用青少年训练监控平台,加强新周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规范管理。优化青少年体育竞赛组织,制定出台上海市第十八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和各项目单项规程,做大做强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规范有序开展本市运动员技术等级授予工作。
强化顶级国际赛事引领,办好世界赛艇锦标赛,筹备国际自盟场地自行车锦标赛,GOGO体育app更好发挥赛事活动城市名片作用,推动更多国际商务、外事活动与赛事活动相结合,研究设立赛事引进补贴政策。办好各类高水平专业赛事,扩大自主品牌赛事矩阵,在“3+3+3”自主品牌赛事发展框架的基础上,鼓励创立更多自主品牌赛事,办好“一区一品”赛事。持续完善体育赛事管理体系,开展“上海赛事”品牌认定,发布2024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安全防范长效机制。
加强体育行业经济运行调度,做好体育企业服务,开展新一轮体育消费券配送,健全体育消费统计调查与监测制度,支持体育彩票事业发展。深化体文商旅展融合,加强赛事和文化、商业、旅游、会展等活动的联动,加强赛事国际观赛人群招引力度,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将体商旅文联动效益纳入城市业余联赛、青少年联赛等赛事活动评估。丰富体育消费产品和场景供给,支持具备条件的比赛类和展演类项目尽可能放在商业空间或者周边商业成熟的体育场馆举办,做强上海体育消费节“尚嗨运动”IP,加强青少年、女性、银发等重点人群体育消费市场开发。
持续完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高危体育项目管理制度,实现高危体育项目全覆盖监管,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做好政策取向一致性、公平竞争等相关内容审核,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落实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管要求,联合综合执法机构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推广行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定期向社会公示投诉数据,加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与同业互助作用。加快体育标准化建设,完成《市民体质测定服务规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研究制定群众体育教练员标准,引导制定长三角区域体育地方标准。
全面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询各领域专家、相关部门、市场主体、群众代表等意见,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落实城市重大战略布局,举办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创办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支持五个新城建设,办好环上海·新城自行车公开赛,推动苏州河水上运动常态化试点,在黄浦江两岸发展极限运动。提高一网通办服务质量,建设“一网通办”线下大厅“办不成事”窗口,建立帮办制度,聚焦体育领域政策服务和办事需求,新增更多个性、精准、主动的智能化服务。提升体育文化宣传综合效能,结合全市大型节展赛庆活动,讲好体育故事,积极推介在沪举办的重大赛事活动,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宣传塑造积极正面的体育明星,畸形“饭圈文化”。扩大体育交流合作,做好体育援疆和大连、三明等地体育合作项目等相关工作,支持本市体育科研院所、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以及体育传媒、体育医务、体育法律等领域的人员开展国际国内体育交往合作。做好系统内部监督管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强体育人才队伍,完成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协同做好净空保护、信访、档案、保密和网络等安全工作。
加快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超额完成年度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4个、市民健身步道89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186个、市民健身驿站81个、市动球场183片(其中羽毛球场100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38个。新增都市运动中心8个、职工健身驿站36个,配建“国球进社区、进公园、进园区”乒乓球台833个。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投入使用。2023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第四届市动会,开展赛事活动9100余场,参与市民超1100万人次。
持续完善科学健身指导。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全年开展体育服务配送超2万场。运动健康知识手册、市民身边的健康师等5个项目入选2024全国科学健身指导典型案例。嘉定、徐汇、奉贤、静安4区入围全国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区)创建名单。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效能。全年配送体育消费券6000万元,用券市民超260万人次,拉动总消费超10亿元。
竞技成绩取得新突破。巴黎奥运会上海40名运动员参赛,勇夺6金、4银、3铜,打破1项次世界纪录,创造上海运动员奥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内蒙古全冬会夺得6金、10银、8铜,参赛成绩、项目和人数均实现历史突破。
职业体育发展成绩喜人,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包揽男子足球超级联赛冠亚军,上海海港夺得超级联赛和足协杯双冠王;
深化竞技体育机制改革。推动政府体制与市场机制融合,全年共签约18家社会机构联办优秀运动队、1家联办优秀青年运动队。修订印发《上海市体育局联办优秀运动队管理办法》。制订《第十五届全冬会周期冬季冰雪项目备战工作方案(2024~2028年)》。
强化科医教保障。圆满完成巴黎奥运会等重大赛事科研医务保障和反工作。做好训科医一体化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深入推进田径、排球、自行车等项目训科医一体化试点建设。会同市科委完成体育科技专题项目申报立项2项。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组织开展体育行业调度企业全覆盖调研,建立规上纳库企业经营发展月报分析制度,强化企业服务,全年体育营收实现正增长。本市主营体育产业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总数达到34531家。
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举办2024年上海体育消费节,开展超500场次的“体文商旅展”联动项目;创新政企合作形式,通过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2.65亿元资源池,为中小体育企业及赛事活动赋能。支持举办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90.4亿元。
优化体育市场管理服务。制订行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推动预收资金公证提存试点。做好健身企业涉稳风险防范处置。全市夏季开放游泳场所数量峰值达968家,累计接待泳客近819万人次。
服务城市重大战略。为五个新城导入赛事活动、体育设施等资源。深入推动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工作,召开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工作推进会,沪苏两地联办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举办“桨下江南”水上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
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会同市教委完成新一轮市级学校体育“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构建青少年业余训练新格局。协同举办上海市会,推广普及体育项目。印发《关于上海市学校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学校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学校教练员试点工作。
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开展“爱心暑托班”及社区青少年体育配送,惠及青少年超36万人次。组织开展年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体育活动等,年度赛事活动达3000余场,参与青少年近10万人次。
扎实推进后备人才培养。对21家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区级青少年训练中心开展训练督导,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效。研制新一轮上海市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实施方案。组队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取得1银3铜共4枚奖牌。
办好重大国际赛事。全年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数量创历史新高,赛事专业度、GOGO体育app关注度、贡献度都持续提升。成功举办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国际奥委会给予高度评价。
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MXGP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世界F1H2O摩托艇锦标赛强势回归。
提升自主品牌赛事能级。完善“3+3+3+X”自主品牌赛事框架,成功落地上海帆船公开赛,打造城市景观体育“金名片”。上马成为国内唯一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创办明日之星排球争霸赛、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规范赛事活动管理。发布《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许可实施办法》,强化高危险性体育赛事监管。推进奥全运项目协会裁委会建设,入库裁判员达14000余名。
加强体育法治建设。完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配套制度,印发《上海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快体育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布《健身场馆服务质量要求》《健身教练服务能力要求》地方标准。GOGO体育app
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制定《2024年度上海市体育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积极开展体育行政许可和检查,指导发放全市首张高危体育项目(滑雪)行政许可。
规范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完成36家社会组织审计述职,完成151家社会组织年检初审,指导50余家社会组织完成换届。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上海体育政务新媒体入选2024年上海政务新媒体榜单“热门阅读稿件传播影响力十佳”10次。以上海体育博物馆、“体荟魔都”、“红色立方体”、体育宣讲团等体育文化品牌项目为核心,打造体育文化高地。积极开展港澳台体育合作交流。
夯实总体安全。压实政治责任、安全责任,实施片区管理机制,强化风险领域监管,保障各类赛事活动安全举办和体育场馆安全开放。